【安徽铜陵】多措并举 形成合力 努力推进创建幸福家庭工作上台阶
发布日期:2012-10-08 阅读:2003

                                                                                                                                                     

铜陵市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作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与创建幸福铜陵紧密结合,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高度重视,形成创建工作的推动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指导委员会,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市直37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区)及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确保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二是精心谋划布局。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铜陵市幸福家庭基本标准”和“铜陵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先进单位基本标准、部门职责和考评办法”。22个市直部门拿出了工作方案,形成了多方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三是注重指导督查。将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要求相关部门按季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创建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半年对创建工作进行一次督查,确保年度创建计划的完成。建立了市级干部创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领导不定期到点协调、指导工作。

二、加大投入,增强创建工作的保障力

一是强化民生工程保障。紧紧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线,突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这一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两年内实施民生工程48项,累计投入资金20.5亿元,惠及城乡95%的居民和家庭,群众满意度在95%以上。

二是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市政府按人均1元、县(区)按人均5-10元的标准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流动人口工作经费按人均30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市与县(区)按37比例承担。两年来投入资金2200万元。

三是强化人口基金保障。倡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奉献一天劳动所得,建立和补充人口专项基金,每年达450万元,用于计划生育贫困母亲救助、助学成才、特困家庭救助、二女户绝育保险、计划生育家庭及流动人口意外伤害保险、致富帮扶、大病救助等项目,三年来救助人群达12900多人。

四是强化涉农资金整合保障。通过加强引导、创新机制、集中投入、强化管理等措施,切实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重点支持农产品种、养、加工的发展,以培植公司+农户、产业基地、生产大户等多种模式,有效促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三、强化服务,提高创建工作的生命力

一是帮扶救助进家庭。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农技培训工作由市农委牵头,今年完成农村家庭培训750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完成就业技能培训7000人,通过技能帮扶,提高家庭成员专业技术水平与家庭发展能力。每位市级领导都按照联系点工作制度的规定,落实结对帮扶对象,带责任部门、带资金、带项目支持农村发展经济,通过救助帮扶,促进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二是健康共享进家庭。2011年,我市将健康检查和孕前优生筛查纳入民生工程,开展生殖健康检查35万人次,建立健康软件台账,随时查询。组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补充叶酸等服务,共进行孕前优生检查4700余人。落实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农合政策,全市城区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农村新农合参保率超过95%

三是优先优惠进家庭。整合部门资源,积极向计生家庭给予政策倾斜。教育部门对农村独女或双女户升高中优先照顾录取,流动人口子女同等享有省级示范高中定向招生政策。住建部门对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减免有关费用,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房源管理中对独生子女户给以优先照顾;今年还拿出100套房源给持有居住证的非户籍计生家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出台支持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参加新农保的政策,在财政统一缴费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的补贴标准;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后再生育夫妻、节育手术并发症等特殊困难家庭由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工商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领取营业执照的,减免有关费用。民政部门出台关于对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对计生家庭中独生子女和二女户16周岁以下人员提高补差标准;对60岁以上无正式工作的城市、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补助。工会、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在金秋助学、职工培训、春蕾计划等活动中均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

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我们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大提高、城乡居民道德水平大提升、人口计生队伍形象大转变。创建幸福家庭工作已经成为幸福铜陵建设的推进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继续推进我市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