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和】昔日的特困户 今天的幸福家
发布日期:2011-11-30 阅读:2290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 何素华


我叫何素华,今年43岁,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我家住在边远偏僻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平和县西坑村东古组。这里山高路陡,人烟稀少,过去是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90年以前,人均收入不上1000元。当年,我们一家五口人,婆婆、丈夫和两个女儿,就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破房子里。每逢台风暴雨来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就来催我们到安全的地方去避一避,是一户远近闻名的“特困户”。

1991年,我生下了二女儿,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带头做了绝育手术,这在当时的落后山区还是第一个。但也就是这“第一个”却引来了同村一些人的风言风语,有的嘲笑、有的讽刺,有的甚至漫骂说:“穷光蛋也要出风头,今后看谁家的孩子肯来这深山老林当你的女婿。”面对这些冷言冷语,我们夫妻俩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快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才,过上幸福的生活。

说干就干,就在二女儿出生的当年,我们夫妻俩开始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开荒种蜜柚,依靠辛勤的双手发展经济。为了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才,我们来到镇区租房子,把孩子送到中心学校上学。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辛之旅,每天都要往返果山和镇区40多公里路加上白天的劳作和夜晚的家务,常常是忍着浑身的酸痛和眼中的泪水坚持着,这其中的辛酸就不用说了。可是艰苦并没有换来应有的收获。虽然开荒种果十几年,但由于家庭底子簿,缺乏资金,不能给果树及时下肥和施药,柚子长势不好,果实小,色泽差,卖不出好价钱,年年收不符支,常常是辛苦一年,却白干了一场,叹息、沮丧也无济于事,剩下的只是无助、无奈。

难道命运就如此作弄人?不。幸运之神就在2007年对我们伸出了橄榄枝。那一年的阳春三月,正是柚子下肥施药的大好时光,可我们已经没有勇气再去亲戚朋友家借钱了,肥料店也不愿意给我们赊帐了,错过了施肥期,可又是一个欠收年啊!正当我们夫妻愁眉不展,心急如焚的时候,镇计生协会了解到我家的情况,认为我们是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的光荣户,又有可行的发展项目和勤劳的品质,就把我列入2007年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的对象。会长亲自把3000元的幸福工程款送到我们家,同时还到肥料店为我们担保赊欠1万斤肥料款,这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如鱼得水,欣喜万分,及时给柚子施肥施药。镇计生协会还多次请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到果园进行技术指导,由于下肥及时,施药适时,管理科学,当年产量猛增,由2006年的3万多斤增到7万多斤,产量翻了一翻。从此,走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到2009年产量突破十万斤大关,年毛收入达到15万元,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真有点不敢相信,心里甭说有多高兴了,打心眼里感激幸福工程的资助。

就在这一年,我按期还清了幸福工程款和其他债务。无债一身轻啊!我给多年没穿新衣服的家人都置办了新衣服,给孩子们买上了新的学习用具,还张罗着要盖新房。一家人从心底感到幸福的滋味。

从苦难中走过来后,我们一家对身边的困难户特别的同情,既然有了能力,我们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几年来,我们资助了本村贫困户张建花8000元用于扩大柚子面积,由原来的400株增加到800株,还资助二女困难户赖素芬6000元,用于购买农药、肥料,她家当年就增收了1万斤柚子,去年,村里要修筑一条水泥路,我们把预备要装修房子的钱捐献了一万元修水泥路,为山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村里的乡亲们现在对我们是刮目相看呀,以前曾经风言风语的人,如今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听到大家的赞叹声,我们一家笑了。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满园硕果累累,原来的困难户,如今已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两个女儿双双考上大学本科,深山老林终于飞出了两只金凤凰。我们家也盖起了一间三层混砖结构的新楼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2010我光荣地被评上全国幸福母亲,今年十月我们家被评为“幸福家庭”示范户。此时此刻,我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之中。

金秋时节真迷人,欢迎大家到我们平和老区来,我将献上最美、最甜的贡品——溪蜜柚让大家品尝。共同分享幸福工程带来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