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推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11-08-31 阅读:2917


武汉市现辖13个行政区、2个经济开发区、1个生态旅游风景区和1个化工区,国土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六普”数据公报显示,全市现有常住人口979万,家庭293万户。自我市被确定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幸福家庭纳入创建“民生幸福”宜居城市总体战略,融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武汉大局。

一、党政重视,将建设幸福家庭纳入创建“民生幸福”宜居城市总体规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发展在武汉创新驱动、跨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将促进家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统筹规划。2010年12月,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确立了“民生为本,着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发展战略,强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农村饮水及安全生产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制定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011年8月4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确立了2015年武汉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筑“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创建“民生幸福”宜居城市。根据规划,我市将全新构建“1+6”城市空间格局:主城区建设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6个中等城市规模的“卫星城”拱卫着主城区;通达各远城区的轻轨和快速路,在主城和6个新城组群间搭起便捷通畅的交通衔接通道,绿色生态廊道和开敞空间则为“1+6”划出明显间隔;更多的主城人口疏散至新城组群居住,工业布局加快向新城组群集聚。

市委、市政府将促进农村家庭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早在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就启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在全市6个远城区及洪山区的2087个建制村(含农场大队),逐年分批实施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等“四到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普惠制建设,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6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07.18亿元,其中,市财政24.3亿元,区配套6.88亿元,农民投工投劳约6亿元,企业等社会单位参与投入约70亿元,普惠建设2087个建制村,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增长15.8%,农村家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今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武汉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将着力打造7个新农村示范片区:东西湖区柏泉新镇、“四季吉祥”家园;汉南区汉洪生态家园;江夏区107国道沿线绿色家园;蔡甸区318国道沿线新农村组团;黄陂区六指新农村工程;新洲区汪集街新农村生态家园。

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切实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家庭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完善家庭发展政策。2011年8月13日,在完成11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召开武汉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首次提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优先增强家庭发展能力”的战略。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件实事中,有五件涉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一是缓解学前适龄儿童“入学难”。新、改、扩建50所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对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贴。新增1.2万名适龄幼儿园学位。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市20万名35-45岁农村户籍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三是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外来人员免费发放具有“武汉通”功能的“武汉市居住证”100万张。四是关爱残疾人生活。为9700余名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2000余名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每周提供5小时居家服务。为1.2万余名听力残疾人免费安装闪光门铃。继续扶持1000户农本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殖生产。五是实施惠老安康工程。全市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新、改、扩建区级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每个中心城区区级福利机构床位达到500张以上。完成12家农村福利机构提档升级。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为全市25万余名无养老保障、无固定收入来源的70岁以上“两无”老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生活补贴。

二、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

市人口计生委、市计生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幸家庭活动,重点实施家庭人口文化传播行动、家庭健康保障促进行动和家庭致富发展扶助行动,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第一,加强文明倡导,实施家庭人口文化传播行动

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基础上,全市开展了以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家庭与自然的友爱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口化传播和文明倡导。

一是深入社区家庭,开展全员人口宣传。90%的村、社区建立起人口学校、人口计生宣传栏、公开栏、图书角和避孕药具领取点;建立生育文化园,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畅享生育文化;许多村(社区)组织群众开展文艺创作、手工制作、书画创作、成立乐队、腰鼓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和谐万家宴”、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社区青少年活动空间、老年活动中心,武昌区南湖中央花园社区开展“舞动星期一、唱响星期二、奏鸣星期三、戏说星期四、走向星期五、快乐双休日”的邻里文化娱乐活动;洪山区红霞村的“群众文化沙龙”、青山区119社区的“街坊节”活动等,将国策宣传巧妙融入到居民娱乐和日常生活中,使婚育新风和生育文明深入人心。

二是打造宣传精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积极创作人口文化艺术精品进村入户。如:三上春晚的尹北琛团队创作的宣传男女平等的小品《爱的体验》,汉阳区文化馆创作的反映青春期心理的琵琶弹唱《开心的愿望》,江夏区文化馆创作的湖北慢板《婚育盛开文明花》,青山区青少年宫编排的少儿舞蹈《天天向上》等,都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汉南区创作的讴歌计生工作者的女生独唱《我们计生人》荣获全国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省市联合将《孕期伴侣》策划改编成电视情景剧《怀孕那些事儿》发放到村(社区),让家庭人口文化渗透到千家万户。

三是实施 “三型·六好”家庭人口文化发展计划,建设幸福家庭通过创建“三型”(人口均衡型、人文和谐型、人情关怀型)社区(村),倡导性别平等,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服务,普及生殖健康家庭服务;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广泛开展生育关怀、生产关怀和生活关怀,全面提升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以“六好”家庭(婚育观念好、生活方式好、生产技术好、道德理念好、法律意识好、人际关系好)创建为核心,以计生家庭为主体,将宣传教育进农家、生殖健康进农家、奖励优惠进农家、关爱行动进农家、村民自治进农家纳入全市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之中,纳入全市“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整合部门资源,宣传新型生育文明,建设家庭人口文化;拓展服务领域,倡导家庭健康保健;扶持计生家庭,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东西湖区开展“六新家庭”建设已有15年,男女平等、婆媳互夸、邻里互助、尊老爱幼的新型生育文明蔚然成风,全区一孩家庭积存率达到75%。

第二,加强健康促进,开展家庭健康保障促进行动

围绕提升群众的优生、优育、优教水平和家庭的自我保健能力,不断拓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领域。

一是突出宣传服务功能,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建设。全市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计生技术服务站达到59个,占85.5%,形成了以区站服务中心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社区计生卫生中心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基层人口计生宣传服务网络。

二是突出生殖健康进家庭,开展个性化、温馨化服务。全市坚持面向全体人群、服务生命全过程,为新婚家庭提供优生优育知识、生育手续办理程序服务;为怀孕家庭提供孕前风险评估服务智能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准妈妈课堂服务;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早教等服务;为青少年家庭提供青春健康教育服务;为中老年家庭提供更年期保健和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深受广大服务对象欢迎。

三是突出服务的社会效应,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技术服务活动。每年3月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月活动已连续开展10年,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指导,开展避孕药具进产房、进院校、进工地、进宾馆、进企业、进单位、进超市、进社区、进军营、进市场“十进”活动,每年服务群众160多万人,全市建立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网点5000多个,满足不同人群对生殖健康的需求。

四是围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优生促进工程”。 以黄陂区为试点,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测;以江汉区为试点,开展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以洪山区为试点,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工程。广泛开展新婚知识培训和宣传,利用基层人口学校、各级医疗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民政结婚办证窗口等阵地,以及上门服务等形式,传播优生优育知识,开展优生咨询指导,确保每一对新婚夫妇都能在怀孕之前接受到科学规范的优生指导服务。大力推进免费婚检工作,强化预防关口前移,积极提供便捷服务,洪山区在区政务中心实行婚姻登记、免费婚检、计生咨询一条龙服务。全市适龄青年婚检率达66.48%,农业人口免费婚检率达76.41%。积极实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在新婚夫妇、政策内待孕夫妇和孕妇中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宣传培训、推广福格森等营养素、孕前TORCH筛查、B超胎检等出生缺陷零级预防和一级干预服务,为育龄夫妇提供了从孕前、孕期、产后全程服务。以黄陂区为试点,建立出生缺陷干预模式,在民政婚姻办证大厅设置婚检室,形成集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信息录入、标本采集、体格检查、办证服务“六位一体”的一站式免费婚检体系,通过区站配送、乡站联结、村妇女干部发放,建立起三级发放渠道,以区服务站为中心,乡服务站为采集点,开展TORCH检测,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三,加强致富发展,开展家庭致富发展扶助行动

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等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解决计生家庭实际困难全市依托计生协会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入千家门,晓千家情,解千家难”活动和生育关怀服务;将城镇无业居民、农村村民独生子女保健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将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和150元,共有72089人次享受奖扶、特扶政策,落实扶助金4000多万元;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169848人,经费4.84亿元。

二是完善计生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新型养老保障政策中,对参保的独生子家庭、独生女和计生双女家庭、节育并发症对象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领取养老金时每人每月再分别领取40、60、80、100元的政策性补贴;各远城区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女孩户,提高报费比例或免缴个人出资。市计生协按照省计生协的要求,在全市启动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为全市近万户各类计生家庭赠送、办理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

三是优化计生家庭生存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在拆迁还建、征地补偿,分配宅基地,调整责任田、自留山、自留地时,独生子女按两个孩子计算份额;在农村危房改造中,优先考虑计生家庭并提高补贴比例,不断改善计生家庭的居住环境和面貌。

四是扶持计生家庭创业发展。全市相关部门持续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对计划生育家庭在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进行帮扶每年投入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帮助1000多户计生家庭少生快富;在农村承包土地、山林、鱼塘和就业安置、贷款免息、技能培训上优先安排计生家庭成员,充分体现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是扶助女孩家庭发展。在国家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我市在四个远城区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项目计划,不断扩大项目的覆盖面,普及男女平等宣传教育、开展参与式培训、组织互动活动、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各区都设立了30万元以上关爱女孩专项资金,实施绿色成才工程,奖励优秀女孩,资助贫困女生,惠及广大计生女孩家庭。建立了一系列“关爱女孩”的优先优惠政策,实行中考加分优录政策,已有13263名农村计生女孩户女生享受中考优录待遇,并将优录范围扩大到流动人口中的农村计生女孩户;落实农村独生女高考加10分政策,共计2408名女孩享受这一政策;对农村落实绝育措施的独女户和双女户育龄夫妻给予3000元一次性奖励;农村独女户、双女绝育户免缴新农合个人承担部分,同时提高5%的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独生女、双女绝育户女孩优先参加各级组织的就业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就业。独女户、双女绝育户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优待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提高一个档次标准,比照农村五保户标准和待遇由政府资助入住敬老院供养。数年来,全市投入资金3560万元,将137609个困难的计生女孩家庭纳入低保;为计生家庭减免各种办证费用7039万元,减免入学费用8651万元。全市各级资助贫困中考女生4341人,资助资金337万元;资助奖励高考大学生1466人, 资助金额210多万元

六是开展流动人口“暖在江城”活动坚持开展流动人口“暖在江城”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实施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各级采取民情家访、结对共建、双边联谊等形式,慰问帮扶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开办“他乡暖吧”、“人口文化集散中心”,帮助安排再就业岗位,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咨询和宣传服务;创办“打工妹之家”、“扁担哥驿站”,为农民工提供一个温馨的港湾;开设“四点半”学校、暑期课堂、“流动花朵放心驿站”,义务照顾流动人口子女;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活动,解除流动人口家庭的后顾之忧。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来自麻城市的村民白忠如一家身受辖区婚育新风浓厚氛围的影响,有感于组织邻里的关怀和帮扶,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做起了社区人口计生义务宣传员,主动帮扶困难家庭,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流入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得到了辖区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12位同乡自愿放弃了二孩生育指标。他被大家推选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的会长。营造出不管姓“城”、还是姓“外”,来到这里就是幸福一家人的良好氛围。

三、分类指导,积极打造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品牌

各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打造幸福家庭社会公益事业品牌。

江岸区着力推进社区“爱心驿站”建设,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供生殖健康咨询、宣传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育龄群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婚育服务,拓展社区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家庭服务功能。

江汉区建设“新时代社区、新概念家庭”,“新时代社区”的类型包括:“早教”示范型、居家养老型、均等融入型、“关爱女孩”型、亲情空间型、文化传承型,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新概念家庭”包括:新人口观念家庭、新生活健康家庭、新科学运用家庭、新时代和谐家庭、新美德守法家庭、新发展友好家庭,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全面发展。

桥口区启动社区人口文化中心创建活动,建设人口文化活动室、户外活动场所、宣传园地和服务窗口,以专题讲座、电化教学、服务咨询、媒体宣传、新闻报道为有效载体,组建各类兴趣班、宣传队,将计生困难家庭就业技能培训、婴幼儿早期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关爱女孩行动、关怀流动人口、居家养老等作为创建活动的特色内容。

汉阳区实施“琴台楚韵·幸福家庭”发展计划,弘扬“五情”:夫妻恩爱情、父母养育情、兄弟姐妹手足情、婆媳体贴情、邻里互助情;崇尚“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新风“五传”:传播家庭思想教育、传播家庭传统美德、传播家庭法律知识、传播家庭科学知识、传播家庭文化艺术;实践“五诺”:家庭环保承诺、家庭敬老承诺、家庭互助承诺、家庭守法承诺、家庭文明承诺。

东西湖区继续深化生育文明“六新”家庭推进计划,积极推动婚育观念新、环保理念新、家庭观念新、人际关系新、生产技术新、幸福观念新的家庭创建活动。

汉南区启动“和谐村落·幸福家庭”建设计划,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活动阵地建设工程,将家庭人口文化融入社会生活中;生殖保健平安工程,将家庭人口文化融入优质服务中;宣传精品创作工程,将家庭人口文化融入乡土文化中;争先创优示范工程,将家庭人口文化融入群众自治中;家庭发展提质工程,将家庭人口文化融入政策关怀中。

蔡甸区制定“知音故里·幸福人家”发展计划,实施知音故里文化传承工程、知音故里健康促进工程、知音故里家庭发展工程、知识故里特别关爱工程、知音故里群众自治工程,让知音文化和家庭人口文化相融合,形成文明和谐的家庭观、幸福观,为提高广大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质量、发展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江夏区实施“牵手关爱暖万家”行动计划,开展“五大工程”:独生子女关爱工程、计生女孩助学工程、少生快富发展工程、留守儿童关怀工程、人口文化示范工程。全市初步形成了人口品牌建设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支持。虽然我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继续深入全面的推进。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创建活动的新起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积极整合资源,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五个方面,切实把握宣传倡导、政策推动、特别扶助、生育关怀四个着力点,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增强家庭在婚姻、生育、养老和照护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促进家庭生殖健康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真正让广大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我们建议国家民生普惠性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如何衔接,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统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