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多措并举 积极作为 扎实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发布日期:2012-03-30 阅读:2373


一、银川市基本情况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下辖6个县区(一市两县三区),53个乡(镇)街,481个村(居)。截止2011年10月末,全市总人口1811362人,人口出生率为9.41‰,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6.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6‰。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综合改革示范市”、“婚育文明示范市”、“流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试点市”和“幸福家庭创建试点市”。

二、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5月,银川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一委两会”)确定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试点市后,银川市委、市政府对全面实施创建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分别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研究并通过了《关于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实施方案》,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列入市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由市委督察室每月督查工作进度,同时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工作”列入市政府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2011年7月5日至6日,“一委两会”在银川市召开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西北片区)座谈会。

2011年12月21日银川市委、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和具体措施。银川市的创建活动主题为:“和谐、幸福、新宁夏”。“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贯穿于“十二五”期间,总目标是到2015年末,全市60%以上的村(居)实现“和谐家园”,60%以上的家庭迈进“幸福家庭”行列,逐步将幸福家庭建设推向幸福村居(社区)、幸福乡(街)镇、幸福城市建设的更高目标。

2012年2月24日,银川市高规格召开了“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启动仪式。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徐广国,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杨文庄、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王俭等500多人参加启动会议。

3月20日,银川市成立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指导委员会,聘请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秀斌为银川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指导委员会总顾问(吕秀斌,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作家,出版了《幸福之道》一书)。

3月23日,银川市政府在永宁县召开了银川市“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推进会,邀请了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秀斌做了幸福专题讲座,对市、县、乡三级干部进行了“工作模式”培训,并且组织观摩了“创建”试点村。

截止目前,银川市所辖6个县区已全部制定下发方案,召开启动大会,部分县区已进入创建阶段。

我市推进幸福家庭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多角度开展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多角度宣传,建立“五位一体”宣传格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在宁夏日报、银川晚报进行了整版宣传,并在银川晚报开设了“幸福专栏”;二是在银川电视台开办了“幸福你我他”栏目;三是在银川广播电台开设了“幸福之声”;四是在银川市人口计生网设置了“创建幸福家庭”板块;五是设计、编写、印制了以“健康银川 幸福家庭”为主题的系列宣传丛书9万册,购买了《幸福之道》一书,发放到创建家庭;六是发挥阵地的作用。如:在金凤区成立了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在西夏区成立了吕秀斌幸福话语工作室,在永宁县打造了以“创建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幸福文化长廊。

(二)多层次开展培训。一是初步培训。在银川市“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启动仪式上,对银川市各级党政领导、责任部门领导、人口计生干部等共500多人进行了初步培训,就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等做了宣讲;二是重点培训。召集了作为“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牵头部门,各县区人口计生局负责人专门会议,详细解读了《创建方案》;三是系统培训。在银川市“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推进会上,就“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创建模式,制作了课件,对全市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计生干部200余人,就创建幸福家庭方案的制定、目标的设立、如何建立创建档案、如何评估创建目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培训。

(三)建立了七项制度。

一是干部包片制度。为了指导各县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抽调6名机关干部以督导员身份赴各县区指导创建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区、各乡镇也要成立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指导委员会,抽调工作人员赴各乡镇、各村居指导创建工作。

二是双月通报制度。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县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了双月通报制度,要求各县区、各乡镇每逢双月25日前,下一级要将本地创建进展情况逐级向上一级书面汇报。

三是群众需求调查制度。为真实了解群众对创建幸福家庭的所需所求,建立了群众需求调查制度。要求各县区确定创建目标后,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群众需求调查表”,向社会群众发放,以群众需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设计各项活动,避免盲目性。

四是幸福指数调查机制。为了检验创建实效,我们根据银川市制定的幸福家庭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幸福指数调查表”,年底由年初确定的创建家庭填写,主要是检验各县(市)区、各乡(镇)街开展创建工作后群众幸福度的提升。

五是绩效评估机制。为了对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措施等进行评估。银川市制定了评估县区的“幸福家庭行动”绩效评估(县级)表,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制定评估乡(镇)街的“幸福家庭行动”绩效评估(乡级)表,各乡(镇)街制定评估村(居)“幸福家庭行动”绩效评估(村级)表

六是“幸福家庭”活动长效机制。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纳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列入人口计生工作“党政线”、“计生线”和“部门线”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探索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长效机制,使“幸福家庭”发展工作常态化。

七是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严格的创建工作问责,对工作消极懈怠、拖拉滞后、敷衍了事、应付差事,阳奉阴违,对全市工作进度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或部门,要给予严肃的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创建活动氛围和环境。

(四)提出了七项要求。

一是要有创建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各乡(镇)街、各村(居)根据市级《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适合本地的创建方案。全市要基本形成市有决定、县有方案、乡有办法、村有计划、户有档案的“五有”活动格局。

二是要有创建目标。要求各县(市)区的创建目标从2012年起,在所辖区所有的乡(镇)街同时开展创建工作,每个乡(镇)街每年选择不少于15%的村(居)进行试点,每个试点村(居)确定不少于15%的家庭作为创建目标,确保2015年全市60%以上的家庭迈进“幸福家庭”行列。

三是要统一创建标准。为使创建工作在高起点上推进,高标准上运作,要求县区一级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建档、统一机构、统一指导、统一打造。

四是要开展创建培训。要求各县(市)区,一方面要对各级承担创建工作的人员进行创建模式、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对目标家庭比较集中的村居,将目标家庭成员集中起来,邀请有关人士开展幸福观的讲座,使目标家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是要分类指导。要求各县(市)区,对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类指导,重点培育,鼓励创新,逐步推进。按照15%的比例确定目标人群,其中8%为重点家庭,另外7%按照《银川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方案》中提到的四类家庭(“发展型家庭”、“稳定型家庭”、“老年型家庭”、“新市民家庭”),进行划分,各占一定比例,实行分类服务、分类创建,开展全生命过程的关爱服务。

六是要建立创建档案。对确定的“发展型、稳定型、老年型、新市民型”家庭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要求创建家庭要有创建手册,村居要有创建分类名册,乡镇和县区要有创建汇总统计名册。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员构成情况;家庭人员从业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发展能力评估、存在主要困难、主要帮扶措施及效果等。

七是树立创建典型。树立幸福家庭典型对推动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各县、区(市)要全方位地总结出自己的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典型。典型中,既要有家风文明的,也要有身体健康的,既要有少生优生的,也要有生产发展的,还要有社会奉献的,形成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组一亮点的丰富多彩的典型群体,带动全市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是一项新任务,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需加强对“政府主导、计生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创建工作原则的倡导力度,各部门齐抓共管且认真履责的格局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二)创建工作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幸福家庭的评价评估标准的制定。

(三)创建活动舆论氛围不够浓厚,还需要进一步营造。

(四)缺少举办大型活动的项目经费支持。

(五)缺乏宽松的工作环境。

四、工作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各个试点地区的项目资金支持。为试点活动的全面推进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幸福家庭创建评价评估标准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地方标准。

(三)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干预是项目推进的重要环节,而不发达地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和先进检测设备,请国家层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提供相应的检测设备。

(四)国家及省级人口计生部门创造有利于“试点市”创建工作评估机制,促进“创建”工作发展。

五、下一步打算

幸福家庭是集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就是要把文明作为导向、把健康作为前提、把致富作为保障、把优生作为基础、把奉献作为目标,结合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会议及本次座谈会精神,下一步,银川市将重点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个方面展开,开展“十项活动”即:项目上帮扶、经济上帮助、生产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保障上优厚、就业上优先、生育上优质、家庭上和谐、邻里上和睦等活动,努力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生育质量和生命质量,不断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