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工作汇报
发布日期:2012-12-28 阅读:6266

吉林省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召开工作协调会、调度会、座谈会、现场经验交流会项目推介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调查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创建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工作机制渐趋成熟,创建体系发挥显著成效,基层创建亮点纷呈,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已经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品牌、新名片,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广泛好评。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创建体系日趋完备,组合效应显著增强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全面完善一委两会组织体系。吉林省人口福利基金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省、市两级工作平台、人员、组织、资金、项目的全面配套,拉动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二是政府主导体系显著发力。全省普遍形成政府主导工作格局,将政府的民生目标与幸福家庭的创建目标实现有机结合,实现了计生与民生的有效衔接,真正体现了计生即民生。全省90%以上的县区将创建活动纳入了政府的民生工程,出台创建方案,给予了政策、项目、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和大量投入。长春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幸福长春德惠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创建经费,确保了创建工作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三是部门协作机制全面推进。各部门将创建活动与“三帮扶”、“千名处长进千村”、“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农村书屋”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创建,效果突出。全省各地区基本形成了上下一条线,部门一张网,服务一条龙的工作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创建试点省份以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认真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对创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综合创建、全面创建、协同创建的领导组织体系发挥了有力作用。

(二)配套政策,形成政策支撑体系。重点在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加强政策的网络化建设,实现政策支撑网格化。一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幸福家庭发展计划,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及优质服务工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程,面向民族未来、实施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全员人口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工程。通过五大工程形成纵向政策配套,不断推进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二是协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齐抓共管,形成部门配套政策。围绕与家庭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了14个部门工作职责,实现家庭优惠政策共融共享。省人口计生委会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府法制办联合制定《吉林省人口和计划育行政执法规范》;省人口计生委、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意见》,每年联合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省人口计生委与省劳动保障厅联合开展了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省人口计生委与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建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机制;省民政厅在系统内建立了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制,确定了多项人口计生优先优惠政策。

(三)项目运作,强化家庭发展保障体系。强化项目意识,实施项目运作,激发家庭自主创建活力,提升家庭创建能力。一是大力开展平台项目建设。协调省财政厅投入近500万元,启动实施吉林省幸福家庭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一期已经启动,二期将于2013年全部完成。届时,将在全省城区实现幸福家庭公共服务平台的全覆盖。广大城区家庭将通过这一平台,获取家庭所需的各项政策、服务和信息,解决家庭困难,开展家庭自选式服务、自主式发展,增强家庭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实施农村幸福家庭贴息贷款项目。全面实施农村幸福家庭小额贴息贷款,投放贷款资金8000万元,贴息400万元,为4000个家庭发展提供了帮助。三是加强家庭档案信息化项目建设。依托全省全员人口信息化平台,加强家庭档案信息录入率,实行家庭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家庭建设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创建工作。完成了省本级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省级平台与各地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今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人口计生基础数据集中核查应用百日行动,提高基层对全员人口个案信息的采集、录入质量。四是建立多种辅助项目。省人口计生协会、省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大力协助下,全省新建立独生子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30个,举办创业就业培训班64期,培训独生子女4638人,带动就业10323人;通过“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运作,使3200户计生家庭和5600名育龄妇女脱贫。同时,配合省妇联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培训计划,使12550名妇女就业。吉林市的“月嫂培训中心”不仅得到育龄群众的欢迎,而且受到市政府的肯定和好评,已经成为吉林市计生协会的一个知名品牌。

(四)出台标准,建立常态考核评估体系。一是出台《全省创建幸福家庭工作考核评估标准》。量化创建工作成果,使创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二是制定幸福家庭基本标准。结合实际出台县、乡幸福家庭基本标准,使家庭创建有章可依。三是创新考核办法。将幸福家庭创建工作作为“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把日常评价、平时督查与年终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考核重点,把基层广大干部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引导到服务家庭、改善民生上来。

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显著增强

广泛开展以优生为重点的技术服务、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生活服务、以特殊家庭为重点的关怀关爱服务,强化服务质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是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及优质服务工程成效显著。全省68个新增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总投资3594万元。加强数字化服务站建设和“省优”、“国优”创建活动,现有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55个,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32个。

二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程力度加大。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省财政厅拨付6012万元专项经费,一次性帮助解决我省中省直破产企业退休人员30059人的奖励费兑现问题。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027人,已有80人享受待遇。

三是优生优育促进工程稳步实施。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待孕、孕早期妇女补服叶酸项目。保质保量抓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今年我省国家级试点单位增至37个,其它县、市、区将全部纳入省级试点,实现省内全覆盖。技术服务机构“两个一体化”机制初步建立,目前全省60个县级以上服务机构全部实现了“站院一体化”,提高了乡级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在全省推广了“六五五”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经验。全省各级计生协会建立“三点半学校”186个,使16129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成立了吉林省人口早期发展协会,在全省开展了早期教育试点工作。

五是抓好“三结合”、“五关爱”项目。每年省财政投入项目经费1千万左右,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生命全过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生育、生产、生活方面需求。各级计生协送“兵儿子”12964名,团儿女6800多人,党员干部包保“结对子帮扶”计生家庭7357户。目前,全省20586户计生特殊家庭全部得到社会各种形式的关怀关爱。

三、开展理论研究,家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将幸福家庭文化研究与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幸福。组织专家学者对幸福家庭文化建设开展研究,将家庭文化与长白山人口文化融合起来。召开了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论坛,形成多项理论成果。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全省各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加强长白山人口文化理论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长白山人口文化的内涵、特征、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把具有长白山特色的地域文化同人口文化、家庭文化、幸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人口计生工作新的共识和文化支撑。

二是建设示范园区。结合全省长白山文化建设规划,由省级财政投入300万元资金,重点打造六个具有长白山人口文化特点,水准较高的省级生育文化示范园区。注重品牌引领,实现每个市(州)和县(市、区)“一地一品”或“一县一品”。延边州开展了“吉林·延边长白山人口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富有边疆民族特色的长白山人口文化示范园区。

三是营造社会环境。围绕幸福家庭和人口文化主题,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到2012年末,实现全省城乡人口文化宣传内容全面更新,户外宣传环境全部优化。充分借鉴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发挥具有吉林省地方特色的东北“二人转”、“大秧歌”、朝鲜族“老年节”、“梨花节”、满族剪纸、农民画等传统优势,不断丰富家庭文化、人口文化含量,提升艺术品位,增强宣传效果。

四、明年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深入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掀起创建工作新高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全面推行《吉林省创建幸福家庭工作考核评估标准》。进一步量化、细化、深化各项创建指标,推动各地区出台相应的考核评估标准,切实提升创建工作管理水平,推进创建工作提升效果,提高水平。

全面建成“吉林省幸福家庭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全面优化升级。在总体设计上,既体现统一模式,又突出地方特色,确保实用、实际、实效。举办“全省幸福家庭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即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平台建设推介会”,全面投入实施运行,提升面向家庭的公共服务信息化、便捷化、科学化,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城区覆盖率达到100%

创新项目运作。加大小额贴息贷款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协同人口计生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展多种创建项目,为广大农村家庭提供帮扶项目。积极探索农村幸福家庭创建的有效模式,开展农村幸福家庭创建项目。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家庭发展项目带动的创建实践活动,增强农村创建工作能力。总结推广农村创建模式,召开经验推广会。

四、深化幸福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召开第二届长白山人口文化暨幸福家庭文化论坛,加强理论、实践研究,推广经验做法。新建8个生育文化园区,营造家庭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创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各项创建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创建。建立城区创建幸福家庭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分析、统计、录入,适时监管;建立免费孕前优生筛查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吉林省孕前优生数据分中心,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个案信息录入,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增强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