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深化转型发展 扎实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发布日期:2012-08-21 阅读:2452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指导下,按照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统一部署,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主题,以深化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为抓手,以城乡家庭尤其是计划生育家庭为对象,统一部署、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大力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开展

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先后3次听取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领导小组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建议。主管副区长深入成员单位、深入乡镇街召开座谈会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各乡镇街经验,督促指导创建活动开展,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所需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成立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挂帅,区委区政府2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明确部门职责,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把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作为本部门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三是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区第四次党代会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作为大力改善民计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区委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列入重大事项督查内容。年内,区政府督查室先后两次督查阶段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有力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创新载体、突出特点,大力推进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快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五方面内容,针对优生优育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在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领域进行有益尝试,建成武清区儿童早期发展指导中心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开办10期40班次,免费接受服务的婴幼儿已有1200人次。在区儿童早期发展指导中心健康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覆盖面,与教育部门资源整合,在城区新建的三所幼儿园,把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纳入计划;曹子里乡投资1200万元新建4200平米幼儿园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分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中心装修,暑假后即将投入使用;各乡镇街也依托中心幼儿园,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覆盖区、乡两级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建成。

(二)大力实施“保障工程”,计生家庭养老保障普遍加强。积极探索“机构养老”,将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和无人照料的计生家庭老人逐步纳入“机构养老”范围。投入2200万元将全区27所敬老院整合为8所区域性综合敬老中心,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投资3714万元,建筑面积7800平米的东蒲洼综合敬老中心正在建设;围绕农村居家养老传统,建成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0所,服务站24所,可为5万余名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启动武清区第二养老院建设项目,养老院建筑面积23994.83平方米,设计助养床位600张,项目总投资6653万元。积极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灰锅口村新建3000平米老年公寓,65岁以上计生家庭老人免费入住。

(三)深入开展“新市民家庭”服务活动。在完善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促进流动人口融合方面积极探索。区人口计生委联合相关部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育、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提供必要帮助,努力使流动人口享受均等化服务。区计生协、人力社保等部门为流动人口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20余次。团区委联合企业为80名流动人口子女发放5万元助学金。

三、宣传倡导、突出融入,大力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

(一)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计生宣传手段,打造“幸福家庭、幸福武清”品牌,同时联合《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开辟“幸福家庭、幸福武清”专栏,联合武清区电视台开办《幸福家庭》专题节目,宣传幸福家庭理念、幸福家庭政策以及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突出典型,使幸福家庭理念深入人心。

(二)搭建新型生育文化载体。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平台,提高标准规范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在“农家书屋”中建立“家庭文化阅览室”751个;村村建立文化活动小广场,把新型生育文化和幸福家庭理念宣传融入广场文艺晚会和乡村民间文艺演出,春节、农闲、消夏期间共组织晚会宣传和文艺宣传220余场次。

(三)开展特色家庭文化活动。依托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开展一系列村级特色家庭文化活动,倡导和谐家庭、和谐村居新风尚。泗村店镇前屯村投资百万元建成前屯村小剧场,创办“幸福家庭”小剧团,组织编演了一批计生宣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为内容的戏曲、曲艺节目,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城关镇大桃园村计生协会会员自发组织,开展“家和万事兴”项目,定期组织妇女谈心会,并成立家庭纠纷调解处,针对村内出现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进行调解,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生活幸福感。

四、健康促进、深化服务,大力推进优质服务

(一)着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前健康检查是实现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搞好优生促进的关键环节,该项目已作为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免费服务、部门联动、规范运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一是,采取计卫联手模式推动项目有序运行。借助卫生部门技术力量,确定卫生局下属的妇幼保健院和辐射8个中心医院负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二是,抓好“三化”建设。一抓服务设施标准化,不断完善硬件设备,在妇幼保健院设置了咨询指导、男女性检查、超声检查等6个功能室,购置了医用冰箱和专用服务车等一批相关配套设备,制作了健康档案和宣传标牌,做到了布局科学、设备配套、环境整洁、氛围温馨;二抓服务队伍专业化,依据项目涉及的具体业务和专业技术,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检查医师、B超医师、实验室检验师为主体的服务队伍,并组织参加专项培训;三抓服务操作规范化,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业务流程。对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严格程序运作,使操作步骤、工作流程规范统一。我们每年大体投入168万元,为7000对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跟踪随访,截至目前已检查4000对,初步实现了孕前风险筛查与确诊、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衔接,有效降低了出生人口缺陷,使家庭生育一个健康孩子,促进了家庭幸福。

(二)计卫联手,深入开展“三促进工程”。与区卫生局联合,针对我区育龄妇女实际情况,开展对全区农村籍孕产妇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发放叶酸、产前筛查和诊断。目前,免费提供产前检查2997人、产后访视服务3423人;对全区3303名农籍孕妇发放每人100元住院分娩补助,共计发放33万元;对本区户籍30-65岁妇女免费开展妇科疾病检查服务,已经检查68334名,其中查处26362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并及时给予治疗和健康指导。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推行“服务零距离、心理零负担、服务零费用、工作零投诉”四个零服务;围绕药具发放、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建立工作标准和效能评估体系,提高药具服务效能。通过深入开展“三促进工程”,提高家庭妇女健康水平。

五、致富发展、奖励扶助,大力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福祉

(一)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区政府将奖励扶助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00元,享受奖励扶助人数累计达到5467人。鼓励各乡镇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促进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政策。下朱庄街道出台对女方年满45周岁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政策,每年投入150万元,给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奖励金。上马台镇政府将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将特别扶助标准提高每月40元,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到每月20元,全部纳入乡财政予以支出。

(二)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一是实施亲情帮扶行动。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区民政局、区妇联联合开展“关爱贫困母亲送温暖”活动,为全区2500户计生困难家庭提供必要帮助,及时将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到贫困家庭,折合人民币共计90万元;将1400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保障金310万元;为312户单亲家庭发放救助金14.5万元;为42户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发放一次性特别扶助费84万元;为主动退掉二胎指标的家庭办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每例保险,由区财政补贴1000元,目前,累计为8612人办理了保险,共投入860多万元。二是建立精神抚慰制度,开展困难计生家庭亲情关爱活动。在对困难计生家庭进行生活、医疗救助的同时,进行精神慰籍,鼓励他们树立起走出困境的勇气。以“进百家门、知千家事、暖万人心”活动为载体,各级计生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座谈交流,掌握各个家庭生活情况、计划生育需求、精神状态;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我们组织志愿者实行“一帮一”牵手,定期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物质关怀和精神关爱相结合。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计生家庭,促进了家庭和谐、计生和谐、村居和谐、社会和谐。

(三)多种途径提高家庭致富能力。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对计生家庭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提高家庭致富能力。各级涉农部门、科技部门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为计生家庭提供服务;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选派129名科技人员深入村居,召开农业现场会430余场,受益农民达40余万人。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棉产地5万亩,带动5000余户计生家庭掌握主导品种,向计生家庭推介优质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新品种13个、蔬菜新品种30个,配套技术22项,带动户均增收200元以上;区畜牧水产中心对良种母猪养殖户提供每头100元补贴,对计生家庭养殖户发放补助350万元。人力社保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的计生群众想创业、能创业、创好业,2012年截止至现在,创业培训634人,落实小额担保贷款345万元,有69人成功创业,带动745人实现就业。区妇联建成妇女手工编织创业中心,占地2000多平方米,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业,带动妇女致富。成立了武清区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正在筹办武清区“中华地毯园杯”手工编织品展示大赛,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以上是我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进展情况,我们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五方面内容,借助全市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信息支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工作推动力度,不断探索具有武清特色的创建活动内容,逐步形成长效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