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创建幸福家庭 构建和谐盐湖城
发布日期:2012-08-21 阅读:2230


格尔木市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转型发展、提升服务”的思路,全力建机制、造氛围,着力抓具体、抓落实,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市创建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党政领导,统筹协调,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作为加快发展民生、建设幸福和谐格尔木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二)宣传发动,舆论引导,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我市主要通过“六项措施、四个转变”营造良好人口文化宣传氛围,促进生育文化传播和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六项措施:一是大力开展实物宣传,我市累计投入经费70余万元,设计制作了围裙、毛巾等30余种50万余份宣传品,入户率达到95.5%二是大力开展新闻媒体宣传,报纸设置宣传专栏,电视台开办《昆仑山下话计生》栏目,广泛宣传计生政策及科普知识,群众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三是优化户外宣传环境,通过刷新墙体标语、市区主干道设置灯箱、大型宣传广告牌出租车、公交站台LED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婚育知识。四是融入文化活动宣传,将新型生育文化的宣传融入到“花儿演唱会”、“激情广场文艺演出”、“社区广场文艺演出”等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之中。五是人口文化宣传,在我市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建设了“他乡人驿站”和“人口文化大院”等项目,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六是注重纪念日的宣传,在“3·8”妇女节、“5·29”、“7·11”等节假日、纪念日和全市性集中宣传活动中营造氛围。四个转变:即从单纯改变人的行为向转变旧的婚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转变;从说教式宣传向群众参与式宣传转变;从一般化的宣传内容向有明确针对性的宣传内容转变;从单一的宣传向全社会大联合、出精品的宣传转变。我市组织拍摄的《计生春风搭上幸福快车---格尔木创建“幸福家庭行动”的故事》电视节目,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生活节目工作委员会评为一等奖。

(三)强化服务,提升水平,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搭建了和谐的服务平台。一是拓展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完善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进社区”等健康促进“四进”活动。二是扎实推进“关爱女孩行动”,积极探索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和男性关怀活动。四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农牧区、流动人口孕前补服叶酸项目工作实现目标人群的全覆盖。五是探索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网格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制,实现了流动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投入、同考核”。

(四)注重民生、示范引领,为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提供了有力地推动作用。一是不断创新完善利益导向政策,我市每年出台1—3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脱贫致富,目前我市各项利益导向政策达25条,位列全省前列。二是我市实施计划生育保险以来,共投入保费166.7万元,投保4.7万人(户),支付理赔金142万元,赔付率达到85%有效的解决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家庭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三是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我市表彰奖励了实施“康福家行动”以来,在生育文明、健康吉祥、家庭发展、诚信守法、新风良俗、幸福和谐等方面涌现出的家庭示范户。四是市妇联结合市(村)容整洁工作,开展“尽巾帼之力、创优美家园”和“岗村结对、共创优美家园”活动,以及“低碳家庭”、“书香家庭”、“致富家庭”、“健康家庭”等特色家庭评选活动。

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卫生、社保、妇联、农牧、文化等部门职责,制定并落实相关惠民政策,共同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加大。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将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群体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标准达到40元。坚持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活动,投入469万元,对4.6万人(次)的农牧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投入85.66万元,对9228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投入95.15万元,对1903名孕产妇给予了住院分娩补助;为全市60岁以上老人9228人提供免费体检,分别建立农牧民、城镇居民健康电子档案42343人和159496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达到95%。全面推行了药品零加成试点工作,2009年4月以来,已累计让利患者993.24万元。

二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一体化。城镇居民、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今年我市启动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839人,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人数逐年增加。

三是加大教育和公共文化的投入。我市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和幼儿园33所,全部免除高中和职业教育学杂费,率先在全省实现12年免费教育。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牧)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为各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充实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各部门优惠政策优先倾向计生户。农牧业项目优先向计生户倾斜,帮扶计生户347户,扶持资金达673万元,帮助计生家庭发家致富。利用“春风行动”等大型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下乡开展农牧民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在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结扎户,同时免费安排就业培训。

一年来,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州人口计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联系实际,开拓创新上力度还不够大,试点工作质量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待于全面提升;三是因我市地处西部,地广人稀,建议将《乳腺健康宣教诊治项目》等项目申请条件适当放宽。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年是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的关键一年,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和提高报纸、电视栏目宣传内容和宣传质量,制作各类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针对性、吸引性强的计生图文、实物类宣传品进村入户,形成报刊有字、电视有形、路旁有标牌、入户有宣传品的宣传格局

(二)强化基层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加快促使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由单纯的服务者向家庭健康顾问转变步伐,促进家庭生殖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康福家·优质服务进万家”、“生育关怀”等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三)着眼于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一是继续抓好国家省州层面及当地政府制动出台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扩大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免费服务项目的覆盖面。二是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资源,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

(四)不断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水平,关怀特殊人群。协调教育、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在小学高年级、中学及社会青少年中深入普及青少年婚恋观教育、性知识教育、青春期卫生和生殖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和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活动。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管理均等化全覆盖。

(五)建立健全“幸福家庭”评选和奖励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建立一批幸福家庭示范户,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将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评选奖励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适时召开全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推进会,认真做好试点工作的总结,力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模式,为全面推广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