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以实施人口计生“惠家工程”为主线 全面创建龙江幸福家庭
发布日期:2011-11-30 阅读:3649


2010年以来,尤其是国家“长春会议”后,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两个统筹”为目标,以实施人口计生“惠家工程”为主线,紧紧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和“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项任务,开展创建“龙江幸福家庭”活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搭建了重要平台,收效明显。

一、以“惠家工程”为核心,推动优质服务进家庭,着力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惠家工程”是我省围绕建设健康、文明、幸福、发展新家庭目标,提出的一项人口计生品牌工程,包括“龙江幸福宝贝”、“生殖健康促进”、“计生关怀关爱”和“阳光计生维权”四个项目。2010年,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内容列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今年,列为全省40件民生实事之一。该工程实施以来,我省各地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完善家庭发展政策,创新优质服务形式,开展个性化惠家服务,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美满和社会和谐进步,受益人群达到了1300多万人。

(一)实施“龙江幸福宝贝”项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省各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开办 “龙江幸福宝贝”专栏,为已婚育龄夫妇免费提供 “龙江幸福宝贝卡”、孕前风险评估和优生优育指导方案,通过民政婚姻登记部门和社区向新婚夫妇赠送“三优”新婚祝福套装,实施“321营养配餐”行动,依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开展早期教育,开办幸福宝贝准父母学校和幸福宝贝家庭沙龙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围孕期健康“预约式”、“订单式”等咨询服务,在10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优生促进工程试点等。2010年,召开了全省“龙江幸福宝贝”大兴安岭现场会,成立了省人口早期教育协会,承办了国际人口早期教育学会第31届年会等,全省 “龙江幸福宝贝项目”受益家庭已经超过20万户。

(二)实施“生殖健康促进”项目,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全面开展了“中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行动”和“绿丝带青春健康行动”,发挥全省各级人口计生服务阵地、教育咨询网络和健康人格广播电视大讲堂、教育巡展、知识丛书、电话咨询和网站、家长沙龙、“放学来吧”等载体作用,成立专家团队、志愿者团队、绿色援助团队和企业联盟、记者联盟,以“借船出海、“借台唱戏”等方式,使“两个行动”融入社区环境建设、群众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建设和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等,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营造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2010年5月,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了全省“绿丝带青春健康行动”现场启动仪式,2010年11月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七台河现场会,全省青春健康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80%以上。2011年10月,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了全省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仪式暨全国“名师进校园进社区——幸福进我家”黑龙江分会场活动,对我省已开展的中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和绿丝带青春健康行动进行了整合和升华,通过共同倡导“让青少年更健康更高尚”的理念,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了以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为重点的常见妇女病检查和防治工作,已有200余万育龄妇女受益;建立了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完善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模式。探索开展了“爱在金秋—育龄后期关爱援助行动”,为更年期人群提供保健服务。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民政厅等五部门开展了“帮扶计划生育弱势群体—温暖行动”,全省各级计生协走访慰问计生特扶家庭5725户,送慰问金、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价值74.3万元。与陕西三八妇乐科技有限公司讲师团合作,免费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知识讲座75场,受益群众达4125人。

(三)实施“计生关怀关爱”项目,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补充为辅的原则,建立了人口计生救助基金,筹措幸福工程专项基金,为贫困计生家庭提供经济救助,使其优先分享了改革发展成果。采取家庭个人、各级财政、集体经济、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推进建立了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制度,把贫困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纳入了低保,将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费纳入了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引导群众自愿参加“独生子女两全保险”等多种系列保险。深入实施“幸福微笑行动”、“幸福工程”和为计生空巢家庭送“兵儿子”、“团女儿”等活动。实施幸福微笑项目,争取省财政项目配套资金77万元,为全省60个县(区)116名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筛查,为224人次进行免费唇腭裂修复、鼻整形、嘴唇整形手术,为505人次进行了牙齿矫正和语音矫正治疗。全省1328个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了流动人口便民维权行动,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22.8万人次。

(四)实施“阳光计生维权”项目,提高家庭法制意识。加强了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治能力建设,逐步推进村(居)专(兼)职人员队伍与村(居)计生协队伍一体化;开展了创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已推荐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国家级示范村(居)150个,命名省、市级示范村(居)各600个。全省部分县开展了人口计生服务网上预约试点,人口计生服务窗口普遍进驻政府服务中心,全面实行避孕药具“一卡通”、优质服务“一证通”服务,计划生育证件代办村(居)比例达到65%,人口计生阳光热线“12356”全面开通,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到亲情服务。

二、以“黑土甘霖”行动为先导,推动人口文化进家庭,着力传播家庭幸福理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幸福是人口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省把新型家庭人口文化“黑土甘霖”行动作为人口计生“惠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建“龙江幸福家庭”活动的重要承接平台,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整合可用资源,鼓励公众自觉参与,以文化的力量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既培养了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又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在活动中得实惠、有保障。全省已培育试点县(市、区)18个、示范乡(镇、街)110个、示范村450个,示范“龙江幸福家庭”4.6万个。

一是人口文化内涵得到延伸。我省各地紧扣创建“龙江幸福家庭”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将人口文化融入时代精神,与地方独特文化相融合,丰富拓展家庭人口文化内涵,形成了个性鲜明、独具风格的家庭人口文化传播体系。大庆市将新型家庭人口文化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施了“春风送暖,花开油城”行动;哈尔滨市突出冰雪文化,实施了“冰城甘霖润万家”行动;齐齐哈尔市将“爱慕、忠贞、优育、温馨”的鹤文化融入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实施了“文明益家”行动;大兴安岭地区以突破高寒禁区、追求阳光为主题,实施了“暖阳行动”;伊春市依托自然生态、秀美山川,实施了“生态家园,温馨港湾”行动;鹤岗市以创建繁荣兴盛幸福家庭为主题,实施了“共享黑土甘霖、共建六鑫家庭”行动;鸡西市彰显地域特点,实施了“兴凯湖新家庭计划”;黑河市结合地域文化,实施了“情暖四季北疆行”行动;绥化市依托民俗文化,开展了“寒地黑土人口文化”活动等。这些不同口感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大餐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期待和需求。

二是特色品牌建设实现突破。在“黑土甘霖”行动实施过程中,我省各地充分发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新农村新家庭和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等载体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品牌项目,推动了人口计生“惠家工程”理念不断深入民心。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将服务家庭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推出了旨在惠新园、富新园、祥新园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鹤韵新园”品牌;呼玛县以传播家庭文化、弘扬家庭文明为重点,开展了“护春芽”“沐春雨”“送春风”为主题的 “暖春”品牌;七台河市新兴区以惠民之花润泽计生家庭为目标,推出了“山花香万家”品牌;林甸县以培养和创建“泉乡幸福家庭”为目标,推出了“泉乡花开,普惠家庭”品牌;望奎县以“情系春天、呵护健康、拥抱幸福、爱在金秋”为主题,推出了“双龙甘霖润万家”品牌;铁力市以幸福“一家子”、生个“好孩子”、扔掉“药匣子”、装满“钱袋子”为主线,推出了“幸福农家”品牌。

三是宣传教育环境更加优化。我省各地把人口文化环境作为引领社会和谐、促进家庭幸福的重要平台,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齐齐哈尔市各级财政累计投资980多万元在全市建成7个人口文化园和一批人口文化广场,呼玛县投入180多万元建起了“人口文化生态园”,穆棱市建成20多个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村级人口文化广场。全省已建“一县(市、区)一园”61个、“一乡(镇、街)一品”292个、“一村(社区)一景”1775个,制作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各类图板等10586块;县、乡、村三级人口文化活动中心(室)、人口文化大院和新家庭文化屋增加到18621个。各地已建成的人口文化园和人口文化广场、长廊、雕塑、主题文化室等,内容和形式准确规范、温馨宜人、新颖美观,鲜明地反映了世情、国情和民情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新时期人口工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惠家利民的理念,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四是“六家六促”活动成效显著。“六家六促”活动是我省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普遍宣传倡导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农民家庭和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和鳏寡孤独老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制定“龙江幸福家庭”发展计划,实行因“家”制宜,分类指导。“六家六促”,即:培育“幸福朝阳家庭”,促其“科学育儿、提升素质”;培育“德才同优家庭”,促其“教育子女、成长成才”;培育“自强建功家庭”,促其“自强自立、建功立业”;培育“勤劳致富家庭”,促其“掌握本领、勤劳富裕”;培育“励志奋发家庭”,促其“战胜困难、自强自立”;培育“夕阳康乐家庭”,促其“身心愉悦,健康长寿”。全省已培育“幸福朝阳家庭”100144个,“德才同优家庭”259193个,“自强建功家庭”114697个,“勤劳致富家庭”95884个,“励志奋发家庭”94959个,“夕阳康乐家庭”76704个。

五是惠家利民内容日渐丰富。我省各地坚持因“家”制宜原则,把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作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畅通了多元服务、社会活动、新闻宣传、现代媒体、宣传品、文化艺术作品和环境效果进家庭渠道,省及各地累计播出专题活动报道1465条,开展主题活动2573场(次)。省人口计生委与省文联联合举办的全省“丰碑颂”——人口文化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深刻地反映了人口计生“惠家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黑土甘霖”行动的广泛影响力和感染力。哈尔滨市开展的“八项服务进家庭”活动,黑河市开展的“爱育春苗”、“幸福夏花”、“康乐金秋”、“温情暖冬”活动,牡丹江市开展的“情暖雪乡百村行”活动,佳木斯市开展的“八型家庭”创建活动,大兴安岭开展的“兴安星级家庭”评选活动,鹤岗市开展的声波、荧屏、报刊、精品“四线连家”活动,森工系统开展的送书刊、送技术、送服务、送项目、送温暖“五上门”活动和双鸭山开展的“六大服务基地”创建活动等,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三、以利益导向机制为保障,推动惠民政策进家庭,着力增强家庭幸福能力

全省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等政策,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增进计划生育家庭福利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更加殷实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强化人口计生奖励政策落实,保障家庭合法权益。省政府将2010年确定为“政策兑现年”,出台了《关于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意见》,全省当年累计兑现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6亿元,兑现率达到了96.1%,兑现城镇无稳定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8932万元,兑现率达到了85%;以2000年为界,规定了不同的计生养老补助形式,重点解决国有企业以及转轨改制企业人员享受计生养老补助问题,使全省有支付能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兑现了《条例》规定的3000元一次性补;制发了《黑龙江省独生子女父母补充养老保险工作规范》,明确了相关程序和职责,实行规范运行,哈尔滨市当年补充养老保险总额达到300多万元,是2009年底以前保费总额的100倍。

二是强化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提振家庭发展信心。全省推行“小康家庭促进计划”,各地通过“奖、优、免、扶、助”等多元措施惠及计生家庭。在农资农具购买、泥草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棚室蔬菜生产、有线电视安装等方面给予补助;在增发低保金、征地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在科技培训、农业信贷、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等。哈尔滨市实行7类16项优先优惠政策,通过项目运作帮扶计生家庭5320户,落实扶贫贴息贷款2499万元。牡丹江市各部门出台优先优惠政策300多条,落实帮扶资金6500多万元、提供致富项目200多个,结帮扶对子5000多对。绥化市为为1076户发放小额贷款460万元扶持发展养殖业。大兴安岭地区形成60条相关优先优惠优待政策并实现部门联动。七台河市加大公共财政补偿,使9万多农村计生家庭从中受益。农垦系统投资2500多万元,救助和帮扶6221户计生贫困户。鹤岗市决定在今后每年交工的安居住房中拿出10%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的楼房,作为计划生育特扶特困家庭安居住房。

三是强化综合性政策落实,解除家庭后顾之忧。全省各地积极在新农合、新农保、林权改革等结合点上探索新举措,在新农合缴费减免、提高就诊住院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庆市为1.5万计生贫困家庭实行个人缴费减免和提高特扶家庭报销比例,并实行独生子女辅助医疗保险。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对农村“两户”在区镇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标准提高8%。启动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全省参保家庭13.9万户,保额433.39万元,理赔118.1万元。鹤岗市对1200多户参加计生意外伤害险实行免费;双鸭山市为近8000户低保计生家庭投保。全省开展新农保试点的14个县区,有依安、依兰、漠河县对农村“两户”、特扶家庭父母、并发症人员等参保分别给予20至100元的优惠。伊春市在林权改革工作中规定给予计生家庭优先权,并提供无息贷款3253万元,调动了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攻坚时期。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4·26”关于新时期人口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关于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口厅〔2011〕46号)为指导,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推动龙江人口各要素统筹发展,坚持实施人口计生“惠家工程”,坚持推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打造人力资本强省,推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