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幸福工程总结
发布日期:2018-02-21 阅读:2333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是以治病、治穷、治愚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是关心、帮助和扶持计生困难户的一项重要载体。自2000年南安市开展第1期幸福工程以来,南安市计生协会持续深入开展幸福工程项目工作,着力创新救助帮扶模式,结合“助力精准扶贫·情暖计生家庭”系列活动,精准帮扶贫困计生家庭母亲,截至2017年10月,已开展9期,累计投入幸福工程项目专项资金185.2万元(不回收),帮扶救助500户贫困计生家庭母亲发展生产经营项目,实现脱贫致富,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党政重视,生育关怀持续推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思路,创出特色,加大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特别是持续做好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帮扶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里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计生协会会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协调指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同时,把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帮扶工作纳入卫生计生工作考核,做到有计划、有督促、有考评。二是加强协调,选准项目。市计生协会加强镇村工作沟通协调,镇、村干部从本地资源优势和帮扶对象的发展潜力、个人生产技术及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项目引导服务,帮助计生家庭母亲选准“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收益大”的项目,并帮助制定项目发展规划。三是制定方案,持续推进。市委、市政府每年把幸福工程和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实抓好,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起“调控有力,协作密切、政策到位、服务优质”的项目运作体系,幸福工程和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培育造血,激发创业开拓热情。为鼓励贫困计生家庭母亲创业,点燃她们创业热情,利用生产增收来达到脱贫致富目标,我市根据本地电商经济活跃、服务性行业增长快的实际,逐步改变过去以资金帮扶为主要途径的“输血”模式为以大众创业辅导为主的“造血”模式,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贫困计生户特别是贫困母亲找准增收的着力点,创业的切入点,确实提高贫困计生家庭母亲的创业技能和致富能力,在全市形成一股帮扶计生贫困母亲创业致富的热潮。一是举办计生家庭电商创业培训班。2015年5月在梅山镇北部电商创业园启动计生家庭电商创业培训。通过“电商创业园+基地+计生关怀帮扶”运作模式,采取“电商培训、实操创业、项目对接、增收致富”系列“四合一”措施,聘请电商运营专家免费为计生家庭母亲讲解电商技巧,帮助她们熟练掌握电商运营模式,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销售、管理等环节提供全程电商咨询和指导,帮助计生家庭对接供应商,分析市场动态,增强创富能力。目前,已举办8期计生家庭电商培训班,有10户计生困难家庭得到幸福工程创业基金5000元和计生小额贴息贷款30000元帮扶,有28户计生家庭成功入驻创业基地,138户计生家庭在网上创业,总营业额达2630万元,利润约28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0多户计生家庭参与创业。二是举办计生家庭家政培训班。2014年以来分别在在康美镇兰田村、霞美镇西山村和泉州市妇女家政培训基地举办六期的计生家庭家政培训班,康美镇、霞美镇、丰州镇附近600多名计生家庭母亲参加培训,培训合格的由省人社厅发给证书。通过家政专业培训,联合计生家庭组建一支家政服务公司,计生家庭,既当家政技能业务骨干,又能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入股成股东,增强了创业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争取让一部分计生家庭在家政服务行业上做出品牌,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目前已有125人取得省人社厅的结业证书。三是举办计生家庭健康产业培训班。2015年3月在东田镇湖山村举办有60多户计生家庭养殖户参加的第一期健康产业培训班。推广由湖山村计生家庭发明的曾获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银奖的“一种废料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统”。此外,各乡镇(街道)也分别根据本地实际举办了计生贫困母亲月嫂、园艺、特种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3、搭建平台,家庭发展精彩纷呈。我市将幸福工程项目工作和计生小额贴息贷款结合起来,搭建帮扶致富平台,积极探索“勤劳发展致富、联片发展互动、能人牵头带动、“公司或合作社+计生户”、基地示范推动”等帮扶模式,帮助贫困计生家庭母亲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一是勤劳发展致富。对个体发展的计生贫困母亲,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其根据各自实际发展“种、养、加”,“短、平、快”的经济发展项目。诗山镇梧埔山村计生“二女”户林容美既是幸福工程受助户,同时也是小额贴息帮扶对象,林容美利用市、镇两级扶助资金2.3万元,搞起蜜蜂养殖。市、镇两级整合劳动、农业、科协等社会培训资源对戴世理、林容美夫妇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镇、村两级帮扶人员还经常性到实地了解他养蜂的情况,第一时间帮忙联系解决困难和问题。在戴世理、林容美夫妇的辛勤劳作下,蜂箱达到100多箱,按一箱蜂可产蜂蜜30-40斤,平均每斤蜂蜜售价25-40元,一个蜂箱一年可赚900多元;年均收入可达9万多元,实现脱贫致富。二是能人牵头带动。动员率先致富的计划生育家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早日脱贫2012年我们在开展幸福工程调查摸底时发现乐峰镇福山村“二女”户潘招扬、饶雅凤夫妇创办的日腾面线厂遭遇发展瓶颈,出现资金短缺。就连续2年给予扶持。经过潘招扬、饶雅凤夫妇的努力,该厂扩大了生产,改善了生产工艺,销售渠道不断拓展,生产的日腾手工面线获评泉州市“最佳伴手礼”和南安市“十佳城市礼品”,得到消费者好评。我们鼓励潘招扬、饶雅凤夫妇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周边计生户发展。日腾面线厂一方面为有意学习手工面线制作手艺的乡邻提供免费培训,帮助16户计生户勤劳致富;另一方面吸收10户劳动力不足、家庭较贫困的计生家庭母亲入股面线厂,通过分红反哺计生户,带动左邻右舍一起创业致富。三是“公司或合作社+计生户”抱团发展。向阳乡计生户姚清花原是针织厂女工,在孩子出生后,姚清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姚清花在幸福工程项目资金支持下,开始饲养绿壳黑鸡,并到泉州市区推介。先在找到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后,又向市计生协会和慈善总会争取到6万元帮扶资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村里其他计生户见姚清花养鸡卖鸡,将事业搞得有声有色,也心动了,先后有13个计生家庭加入姚清花的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养殖的种类除了绿壳黑鸡,还扩大到鸳鸯等几十种珍禽特禽。在姚清花的带领下,生态农业合作社每到年底分红时,人均可获三万多元的收入。四是基地示范推动。2015年-2017年我市新创建溪美等19个乡镇计生幸福工程联片帮扶示范基地,通过联片帮扶带动贫困计生家庭发展致富。梅山镇蛋禽养殖计生帮扶示范基地利用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蛋禽场面积由原来50多亩扩大到200多亩,蛋禽规模稳定在6万羽以上,示范基地平均年收入达600多万。周边13户计生困难户纷纷向基地示范户取经,逐渐扩大蛋禽养殖,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4、创新举措,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为切实提高帮扶效果,破解制约贫困计生家庭发展瓶颈,建立计生家庭发展长效机制,在开展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帮扶工作过程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当好“引路人”,积极创新帮扶举措。一是开发动态档案管理系统。2015年,投入10多万元研发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综合信息动态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掌握其婚育、就业、安居、创业及子女就学等基本情况,通过对计生家庭生产、生活、工作等的动态分析,为及时、精准帮扶计生贫困母亲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创新宣传模式。将我市近年来涌现的计生贫困母亲少生快富典型制作成视听产品,向广大计划生育群众进行推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创业热情。与福建电视台联合摄制专题片2部(分别是2012年拍摄的《小蘑菇·大幸福》和2014年拍摄的《面线儿的人生》),并在有线电视上滚动播出,取得不错的效果。创新帮扶模式。把幸福工程与小额贴息帮扶工作、生育关怀、五大工程有机结合,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与小额贴息贷款有效进行整合捆绑使用,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办法,深入农村,在政策扶持,项目选择、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全程服务指导,增强综合帮扶力度。同时注重发挥帮扶示范基地的推动作用,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我市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贷款项目帮扶的工作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帮扶对象不够精准。部分基层干部对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帮扶政策把握不准,怕担保,怕资金回收难,不敢放手发动困难群众。同时银行信贷人员过于考虑风险,要求贷款户必须提供信用担保,导致许多真正需要资金的计生特困户难以获得帮扶款项。

二是帮扶项目不够精准。帮扶工作想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项目科学、管理精细。而基层计生协会工作队伍的优势在于网络健全、会做群众思想工作,对农村经济工作则一知半解,能力不足。由于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准,导致无法帮助群众科学确定帮扶项目,影响了帮扶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