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十年回顾
发布日期:2005-04-05 阅读:4635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报社联合发起,于1995年2月28日创立启动,至今已整十个年头。


    幸福工程十年之旅,不能说“轰轰烈烈”,但却“实实在在”。十年来,幸福工程的足迹遍及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截止2004年底,在341个县(市、区)设立了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家庭14万户,惠及人口65万。在“治穷”的同时“治愚”、“治病”,为贫困母亲作健康检查50万人次,治疗妇科病15万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7000多期,培训58万人次;免费下发药品和医疗器材价值约1300多万元。更重要的在于扶贫效果。据清华大学专家的调查评估,经幸福工程救助后,贫困母亲家庭的脱贫率达到89.5%。


    在救助贫困母亲的同时,为各种不幸的家庭排忧解难,幸福工程还陆续推出了一些子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


    “幸福工程—救助艾滋病毒感染者家庭”。该项目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组织,福特基金会提供资助,运用幸福工程的救助模式,对艾滋病患者实行“面对面”的帮助,使受助者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家庭的责任。


    “幸福工程—救助艾滋遗孤行动”。因艾滋病父母死亡而出现的“艾滋遗孤”,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为了让这些无辜的孩子重新获得正常生活的权利,得到社会的关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福特基金会及有关单位,向孩子们提供上学的书本费资助,设立“爱心辅导站”,并组织“六一儿童节—夏令营”活动。


    “幸福微笑”项目。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为有出生缺陷的唇腭裂患儿免费作整形手术。该项目已在江西、四川等地开展,为几百名儿童作了手术。


    “幸福链接,真情互动”项目。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人口报》联合设立的结对救助摄影专栏。


    为配合幸福工程的“治病”任务,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生殖健康援助行动”等项目。


    幸福工程实施十年来,不仅深受贫困母亲的欢迎,其经验和成效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一、 幸福工程独特的扶贫对象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扶贫模式,为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从而赢得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在我国,幸福工程首次将贫困母亲群体作为救助对象,深得人心和社会的同情。在我国的扶贫开发工程中,幸福工程的筹资投入规模不算大,其突出的特色和价值所在是能够保证扶贫资金迅速、足额落实到户,创造了“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曾专门下发了《关于积极支持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的通知》,认为幸福工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形式。它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健全、会员众多,有多年项目实施经验和严格监督机制的优势,能够直接扶贫到户、到人”。

    二、 幸福工程把扶贫开发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入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深受计划生育系统特别是基层组织的好评和欢迎。从根本上说,幸福工程是计划生育实行“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施“两个转变”的实践中涌现的新事物,是坚持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最重要的是,幸福工程的资金来源不是政府拨款,而是靠自身的辛勤努力把社会公众的点滴捐款汇集起来。通过这种资金渠道建立起来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来之不易,是幸福工程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贡献和价值所在。

    三、 幸福工程把回报母爱作为核心理念,通过救助贫困母亲的示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新的生长点。幸福工程的意义不单纯在于捐钱捐物救助贫困母亲,帮助她们脱贫致富。它在开展筹资与救助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架设了一座爱的桥梁,成为动员群众追求自身道德完善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价值导向。如同张维庆同志所说,“幸福工程也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心灵和社会风气的一项文明工程。我们通过救助贫困母亲唤起全社会对贫困母亲的同情和爱心,这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其意义是长远的”。对此,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给予了高度评价,把幸福工程列为“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的公益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