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难,勇于创业
发布日期:2018-03-30 阅读:1934

不畏艰难,勇于创业    

在福建省漳平市拱桥镇梧地村“生育文明、幸福家庭”鲜切花示范基地,花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种植的非洲菊又要出棚了。“现在非洲菊的销路好,根本不用操心销售的问题。”正在大棚温室里忙着组织工人采收白菊的梧地村计生户陈燕春高兴地说。

在拱桥镇梧地村,提起“远嫁”来的陈燕春,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种植致富带头人。1989年出生的陈燕春,从小就对花草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每逢春季,别的孩子都在玩捉迷藏、丢沙包等游戏时,她却会独自到附近的山上挖些野百合、金银花、杜鹃等带回家,在院子里栽种。高中毕业后,经亲戚介绍,来到云南一家鲜花店打工,在这里,她也结识了现在的丈夫李许治。

2009年下半年,她与丈夫辞去了鲜花店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承包了近20亩土地,投资40多万元来种植鲜切花。创业初期,两个年青人遇到了不少困难,种植技术缺乏, 资金不足,正当陈燕春全家陷入绝境、束手无策的时候,市、镇挂钩领导及时关心她们夫妻俩种植鲜花的进展,镇计生协把她纳入当年幸福工程项目救助对象,为她提供了30000元无息借款,并积极联系信用社帮助她申请到10000元计生小额贴息贷款。镇里的农技部门还积极邀请省、市花卉协会、农林大学的专家学者为花农免费授课。有了各级计生协会的支持,她更有信心了,主动通过网络获取种植技术,并多次到闽南地区,向鲜切花生产经营者学习。从整地、种球、种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鲜花采摘、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入手,她都细心请教,别人教给她的各种技术,都一一用笔记本记下。种苗、种球栽插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总是早起晚归,认真观察鲜切花的长势,及时向人请教遇到的病虫害等问题。为更好观察、记录鲜切花的生长情况,甚至在田头搭上了房子,与丈夫李许治一起吃住在田头。她们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培育鲜切花。平时,她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新,潜心致力于鲜切花种植技术的试验、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半年时间逐步掌握了玫瑰、百合、非洲菊等种植技术,但是,她自己却变黑变瘦了,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

一开始,种植的鲜切花主要销往漳平的各个花店,并不断向厦门、福州、泉州拓展市场,慢慢有了稳定客户。一位客户甚至与她订了统销合同。但是市场经济有它自己的规则,不懂规则便要吃亏。2011年,非洲菊销售行情特别好,许多客户争着要非洲菊。有一位曾经帮助过她们的客户三番五次打电话要求给点货,想到当初人家在她困难的时候也帮了不少忙,一时心软,就发了几箱给他,结果被统销的客户知道,按合同规定,对她作了处罚。这件事情让她亏了一万多元钱,对创业不久的她触动很大。镇计生协会干部知道了这一情况后马上到她家了解情况,耐心地安慰和鼓励她,并给了她很多建议,使她重拾信心。经过这个事件,使她懂得了遵守市场规则的重要性。

在梧地村,当村民看到一车车的鲜花从梧地村的土地运出后,村民个个都是乐开怀。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年人,考虑到大多数鲜切花的生产也不属于体力活,农民都是本地人,于是她在村里找来三十多名人员,手把手教他们除草、施肥、采摘鲜花,做到忙时种粮,闲时种花,使他们走进了无围墙的工厂,起到了增加收入的作用。这几年,她没有拖欠工人的一分工资,要亏只能亏自己。

为了将鲜切花产业做大做强,她们于2013 年8月成立了许燕家庭农场。要想做大做强,资金是关键。2014年市计生协会帮他们联系和争取了市卫计局和相关部门的家庭农场补助资金15万元;这些资金为她们的扩大生产规模注入了活力,推动和引领着花农放手发展。

现在的许燕农场已为成鲜切花示范基地,该基地利用农函、农技协、“科普之春”活动等有效载体加强科技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每年举办鲜切花栽植、修剪、施肥和科普知识培训班5次以上,接受科技培训的农民累计达200多人次。梧地村的鲜切花远近闻名,已成为当地农民最“美丽”的增收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