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19
他用18年翻越高山峻岭,只为收集1300多个“母亲的微笑”连载一
一种隐藏在影像下的非语言力量,从凝视那刻开始,我们的感知便开始流动,而不是停留于虚无。“幸福工程”如果没有于全兴的记录,我们很难如此真切明晰地感知到贫困母亲们真实的表情。当你凝视一张影像,仿佛在与她们直接交换目光,仿佛能触碰到深如沟壑的皱纹,仿佛正站在雪域高原聆听寒风的呼啸……18年间,千余位母亲,于全兴全程见证了她们的泪水与欢笑。从于全兴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对他而言,“幸福工程”早已不是一份简单
了解更多 >
03.03
2019
他用18年翻越高山峻岭,只为收集1300多个“母亲的微笑”连载二
不再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我再去回访的时候,就不是采访和被采访的关系了,是朋友,或者更像是亲人关系。像青海的巴青才仁也好,云南的顾彩莲也好,重庆的覃纯菊也好,有很多很多的母亲,通过帮扶之后变化都特别大。虽然有几年或十几年没见,但见了之后觉得这家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见面之后都忍不住抱在一起哭,就好像有了一种亲情的关系。我是一个性情中人。在2018年十一期间,我带领团队到重庆大巴山覃纯菊家回访
了解更多 >
03.03
2019
他用18年翻越高山峻岭,只为收集1300多个“母亲的微笑”连载三
苛刻的“环境表现”我的大部分作品是“环境肖像”——借由环境中的细节说明人物的身份认定。我对环境要求特别高,可以说是严苛。因为我所到达的地方都是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来说很匮乏,贫困母亲们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所以,我在影像呈现时特别强调环境。当然贫困母亲所处的环境不是我去刻意找来的。拍摄前我都会和贫困母亲先沟通、聊天,和她们建立融洽的关系。如果她们要去干农活了,我就自然而然跟着她
了解更多 >
03.03
2019
他用18年翻越高山峻岭,只为收集1300多个“母亲的微笑”连载四
我?爱|他用18年翻越高山峻岭,只为收集1300多个“母亲的微笑”连载四
了解更多 >
03.03
2019
他用18年翻越高山峻岭,只为收集1300多个“母亲的微笑”连载五
母亲只是需要一个支点说白了,贫困母亲们缺的就是启动资金。“幸福工程”不可能像别的扶贫,去修条公路,去盖栋房子等。“幸福工程”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提供给贫困母亲基本的启动资金,剩下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向上的力量,那也帮得了一时,也帮不了一世。我们的角色更像一个小小的翘板,去给予她们更大的力量。只要给母亲一个支点,也就是一个启动资金,她肯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有所变化,最起码是自己家庭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