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2020
幸福工程组委会委托方到我县调研计生母亲产品
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委托合作方大千当代艺术中心的人员到清流调研幸福工程母亲产品。
了解更多 >
08.04
2020
母亲不能贫困 更不该贫困
杨艳梅,家住蒙自市雨过铺镇雨过铺村委会长冲二组,今年38岁,是双女户家庭,全家5口人,大女儿在读高中,小女儿在读小学,60多岁的婆婆和他们一起生活。自杨艳梅嫁过来后,由于其丈夫无其他特殊技能,杨艳梅夫妻俩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和水稻维持全家的生活和供孩子读书,老人也因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帮不了他们做农活,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难。自农业部门推广种植大棚蔬菜项目后,夫妻俩眼看其他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起来了
了解更多 >
08.04
2020
我的梦想成了真
李巧莲家庭人口6人,公公,婆婆,丈夫,两个孩子,长子李彪上小学五级,长女李茹上学前班,婆婆刘树英患高血压,脑梗,心肌梗死,腰椎残疾。在幸福母亲工程未资助前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丈夫李春寿和李巧莲紧靠种植玉米来维持家庭生活,公公李建华帮看孩子管家务,资助后夫妻两人现种植大棚番茄4亩,第一季番茄收入2.8万元,养猪收入4万。今年是雨过铺镇长冲下寨李巧莲及其家人最高兴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们全家搬
了解更多 >
08.04
2020
脱贫致富的缕缕曙光洒向贫困母亲
马世珍,是元阳县开展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项目救助对象之一,今年39岁,是该村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育有一男一女,自己和丈夫都是本份农民,全家的生活开销仅靠夫妻平时打临工和农活得到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改善家庭收入,马世珍想做点小生意改善生活,她在一次到外乡打临工时看到一家生猪养殖厂,她顿时起了念头:“她能否发展生猪养殖业?”。可是资金到哪儿去借的问题又摆在她面前
了解更多 >
08.04
2020
幸福要共享
王玉兰三十出头,脸上带着一般农村母亲特有的风尘。她土生土长在坡头乡坡头村,中专毕业即回乡务农,于2015年嫁入本乡红河岸边的雨尼村,成为了傣家的一员,2011年前,得政府资助,搬迁到南庄现在的勐曼移民新村,成家后,生有两个儿女。她秉承了傣家人质朴善良,吃苦耐劳的特性,加之文化修养,使她比没文化的上辈人多了几分灵性,爱动脑筋,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学习科技知识。在村民眼中,勤奋上进+科技知识=能干,她
了解更多 >